聯邦調查局(FBI)局長詹姆斯·科米,突被炒,保鏢送信人和特朗普的“頑鬧”
突然炒掉聯邦調查局(FBI)局長詹姆斯·科米,是特朗普上周做的最驚人的大事。隨著美國媒體披露的細節逐漸增多,特朗普的脾氣和行事方式也愈加清晰地展示出來。
突然爆發式地炒掉FBI局長,究竟是什么原因?輿論在努力猜測,特朗普和他的團隊在混亂地解釋。但除了原因值得深究之外,特朗普解雇科米的方式也很值得關注。因為這反映了特朗普的行事方式,從中或可以看出他的用人理念。
炒掉FBI局長這樣重要人物,一般說來,總統需要先通知他本人,和他在白宮見面,然后再向外公布。但遭到特朗普解雇時,科米卻人在洛杉磯進行公干,通過電視新聞獲得自己被炒后方匆匆趕回華盛頓。
應該說這不是讓科米感到異常尷尬,也讓白宮感到尷尬——白宮新聞發言人斯派塞和高級顧問康韋隨后慌亂辯解、特朗普接受采訪后給出前后不符的理由等,都說明這一點。更有意思的是,特朗普非但對科米進行襲擊,而且派他長期以來的私人保鏢、現任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行動主管凱斯·席勒(Keith Schiller),拿著解雇通知,跑到FBI大廈上門通知。此時他們也一定知道,科米正在北美大陸的另一端洛杉磯。
這個決定,也讓凱斯·席勒再次引起媒體的注意。席勒在1970年代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,后來成為紐約市警察局的一名探員。1999年經人推薦,成為當時身為房地產商的特朗普的保鏢。席勒為人強硬、利索、不懼沖突和挑戰。但更為重要的是非常忠誠,所以很快贏得特朗普的信任,成為他身邊重要人物。在去年競選中,特朗普公開演說時,席勒與他形影不離。最有名的是有一次抗議者接近特朗普時,席勒出手奪取抗議者手中旗幟,當對方搶奪時,席勒給了他一拳。
特朗普擔任總統后,席勒隨之進入白宮,先是擔任白宮安保主管,后來被提升為橢圓形辦公室行動主任,負責為特朗普把關——除了心腹幕僚外,別的人要想進入辦公室見特朗普,必須過忠誠的席勒這一關。有知情者對美國有線新聞網(CNN)說,席勒對特朗普的影響,可能超過白宮幕僚長普里伯斯。或許正是因為席勒的無比忠誠,特朗普才決定讓他親赴FBI大廈,給科米一個打擊。
因此,在整個戲劇性的解雇事件中,人們可以看到特朗普行事的兩個風格:一是要求忠誠;二是所謂不按常理出牌的“胡鬧”。每個美國總統入主白宮時,都會挑選一批對自己忠誠的人,這不奇怪。但特朗普在這方面卻引來更多爭議,因為別的總統挑選自己人的同時,也會留意一些未必忠誠但很專業的人士,在忠誠和專業之間保持平衡。而特朗普則更加強調忠誠,用《紐約時報》3月份一篇報道的話說,特朗普核心團隊成員,最重要的一個資歷就是“和特朗普及其家族長期以來的友誼”。
科米被解職,無論具體原因是什么,但有一點是肯定的,就是特朗普覺得他不夠忠誠。科米雖然得罪民主黨和共和黨,兩面不討好,但他的同僚對其專業性還是比較認可。至于特朗普的“胡鬧”,在這件事中表現的則更加明顯。估計除他之外,沒有哪個總統還能做出這種突然襲擊的事。
而且在突然解雇科米后,特朗普團隊忙著為他“救火”解釋時,特朗普本人卻在不斷地發推特,嘲諷反對者。然后接受采訪時,還給出與其團隊不一致的解釋。對此,曾經寫過一本關于特朗普傳記的邁克爾·德安東尼奧(Michael D’Antonio)為CNN撰文說,身為商人的特朗普曾說,“回想起來,小學一年級時的我,和現在的我基本上差不多,脾氣沒什么兩樣。”
德安東尼奧認為,身為總統的特朗普,的確還像個“頑鬧”的孩子。特朗普炒掉科米,就像一個在后院玩火柴的小孩,不小心造成火災,然后看著幕僚們像大人一樣忙著“救火”,自己卻無所謂。
對于特朗普的支持者來說,這也許是“真性情”的再一次流露,但是對于身為世界大國的領導人來說,這種“頑鬧”可能不僅僅是好玩,比如,在突然決定向敘利亞發射59枚導彈,就不是好玩的事了